中图分类号:D633 文献辨别码:A 文章编号:
1001-828X(2017)012-0-02
1、社会治理与社会治理现代化
关于治理的研究始于西方学者,直到上世纪90年代末,学者俞可平把治理理论引入国内并加以推广。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管理的内涵、方法、理念等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推进社会管理体制革新和打造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十七大提出健全社会管理、完善基层社会管理体制。十八大提出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革新社会治理体制、提升社会治理水平的新需要。可见,在国内,社会治理是指在中共领导下,由政府、社会组织、企业和公众等多元主体参与,解决社会问题,健全社会福利、保障改变民生,解决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平,达成和维护群众权利,推进社会有序和谐进步的过程。
同样,国内对于社会治理现代化的认识和实践也历程了探索、深化和健全的过程。十八届三中全会后,社会治理现代化成为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要紧组成部分,它包含社会治理主体、客体和环境的现代化,也包含社会治理硬件和软件的现代化。概括地讲,社会治理现代化包含社会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两者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可见,社会治理现代化就是社会治理体系不断优化、治理能力不断提高以适应社会进步的过程,而这个过程是动态进步、不断深化和不断积累的。
2、民族区域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特殊性
研究不同区域的社会治理,第一要剖析研究对象的特征。民族区域社会治理的特征主要有:
(一)治理基础的制约性
与东南沿海和经济发达区域相比,民族区域社会治理的基础具备一系列特征,如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地缘政治敏锐;经济基础薄弱,市场化、现代化进步滞后;民族宗教复杂、社会矛盾多样等。比如,内蒙古作?榍贩⒋锏厍?,自然环境恶劣,农牧区长期处于小生产分散经营状况;第二,传统观念根深蒂固,文化和科技落后,影响现代文明传播与进步;第三,历史上民族压迫、军阀混战、殖民入侵、封建盘剥进一步加剧内蒙古的落后。另外,治理基础的制约性还表目前很多范围内传统和现代并存,民族特质和国家共性同在的特征。因此,民族区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一直随着着传统与现代、民族与国家、进步与稳定等主题,导致民族区域推进现代化的任务愈加艰巨。
(二)治理主体的复杂性
社会治理主体包含政府、社会、企业和公众等。民族自治机关承担着“国家治理”和“民族自治”的双重角色。民族区域的社会组织,既包含当地区基层组织、行业协会与社团等,又包含民族区域传统习惯上的社会组织(如“家支”、“理老”等组织。①民族区域的公众,泛指当地区所有公民。比如,内蒙古作为民族区域,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居多数,包含鄂伦春、鄂温克、达斡尔等49个民族杂居共处的少数民族自治区。其中,世代生活在这片土地的就有8个民族。不同民族经济社会进步的差异决定了民族差异,进而决定了社会治理主体的差异。可见,与其他区域相比,民族区域社会治理主体具备复杂性的特征。
(三)治理内容的民族性
民族区域社会治理也涉及社会建设很多方面,包含教育、医疗、就业、分配、社保、矛盾解决与安全防范等内容,而这类内容总是与民族关系和民族问题紧密关联,甚至相互交织在一块。从国内看,民族区域的教育政策就需要考虑少数民族的实质需要、同意程度与自我传承和进步。医疗、就业、社会保障等政策也需要考虑民族问题。从国际看,有些民族区域还是边疆区域。就国防安全而言,周围国家信仰不同、意识形态各异、宗教关系复杂、民族问题敏锐。因此,与其他区域相比,民族区域社会治理的内容涉及面广,与民族问题关联性强。
3、民族区域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面临的困境
现在,从民族区域社会治理的实践看,成绩很明显,但仍然面临一些困境,主要表目前以下几个方面:
(一)经济基础的制约还非常明显
在国内,大部分民族区域都是欠发达区域,有些甚至是集中连片贫困区域,如六盘山区、大兴安岭南麓山区、西藏等都涉及民族区域。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变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可见,社会建设是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基础。而社会建设重点进步就业与社会保障、公共教育、公共文化等基本公共服务。表1对比了2015年广州、杭州、南宁、呼和浩特GDP及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状况,民生支出是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可见,社会事业进步是以经济进步为基础的。目前,国内经济进入新正常状态,大部分民族区域经济进步无论速度还是水平,都面临着巨大挑战。
表1 2015年广州、杭州、南宁、呼和浩特GDP及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对比状况表
城 市 GDP总量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
亿元 比上年增长(%) 亿元 占GDP的比重(%)
广州 18100.41 8.4% 1728.15 9.54
杭州 10053.58 10.2% 1205.48 11.99
南宁 3410.09 8.6% 527.69 15.47
呼和浩特 3090.5 8.3% 367.7 11.9
资料来源:依据2015年广州、杭州、南宁、呼和浩特国民经济和社会进步统计公报整理。
(二)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格局还未形成 在实践中,不少区域都没形成协同治理的格局,民族区域尤为明显。第一,党政包揽过多。这是不少区域都存在的现象。日常因为“全能政府”惯性的影响,一些地方政府仍然采取自上而下的工作方法,大包大揽社会事务,忽视社会组织和公众的主体地位和用途,甚至将社会组织和成员视为社会治理的对象而不是合作的伙伴,进而致使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格局很难形成。第二,主体多元复杂。这是民族区域特有些现象。如前文所述,民族区域社会治理的主体,无论是政府、社会组织还是公众,都具备地区性、民族性和复杂性的特征。这就进一步加强了民族区域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格局形成的困难。
(三)民族区域的优势还未充分发挥
立足自己,才能有所进步。从根本上讲,民族区域最大的优势就是规范优势,即民族地区自治规范。但在实践中,因为社会各方面对民族政策看重不足,把握不够,实行力不强与民族政策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调整相对滞后等缘由,导致民族区域的优势还未充分发挥。比如,《中国民族地区自治法》是1984年5月颁布推行的,到今天已经30多年了,但一直没操作性更强的单行条例,这就致使《中国民族地区自治法》在具体实践中不可以非常不错的实行
4、民族区域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思路
针对民族区域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面临的困境,本论文提出以下四点思路:
(一)立足自己,夯实经济基础
小平同志说过:“进步是硬道理”。中国特点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全方位达成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范围的现代化,经济现代化是其他各范围现代化的基础。因此,民族区域要立足自己,进步经济,为社会治理现代化奠定好的基础。
目前,民族区域夯实经济基础,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第一,全方位贯彻落实国家有关方针、政策,探索和研究新时期民族区域政策性扶持方法,整理农牧、水利、扶贫、民族等各方面资金和力量,帮助民族区域重点解决农业、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第二,中国经济步入新正常状态,这既是挑战,更是机会。民族区域要立足自己,抓住这个重新洗牌的机会,转变经济进步方法,优化产业结构,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另外,符合条件的民族区域还要积极融入“一带一路”等进步策略,努力探寻经济社会进步的新支点。第三,全力推进民族区域扶贫开发和经济进步。根据适度超前的原则,优先安排和重点支持建设一批与少数民族群众生产生活密切有关的中小型公益项目,带动和促进当地经济进步。第四,围绕民族区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育少数民族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进步特点经济和优势产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有效改变少数民族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二)重视基层,革新社区治理模式
十八大之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城乡社区是社会治理的重点所在。社区作为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是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要紧平台。随着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农牧业现代化、信息化的推进,革新社区治理模式愈加要紧。第一,积极回话基层群众的利益诉求,提升基层群众对于公共服务需要的认可度,这是社区治理的重点。在供给侧方面,提供高效、优质的公共服务,是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要紧首要条件。要以社区公共需要为基本导向,革新社区公共服务,达成群众诉求表达―群众利益保障―群众权利达成―群众需要满足的良性循环,达成基层社会治理由行政工作向社会工作转变,进而推进社?^认可向社会认可转变。第二,要构建社区协同治理机制,保障在党的领导下,达成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通过多元主体的一同参与,一同努力,释放社会潜力、激起居民活力。第三,要革新社区网格化治理机制。达成社区网格化由风险防控的单一功能转向多功能、立体化、联动式的社区综合服务载体转变,达成机构、职员、信息和步骤的整理,拓展社区服务的内容,延伸社区治理的覆盖面,提高社区治理的成效。
(三)发挥优势,坚持和健全民族地区自治规范
规范是社会治理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的势必选择,更是社会治理现代化的要紧保障。对于民族区域而言,加大规范建设,非常重要的就是坚持和健全民族地区自治规范。第一,坚持民族地区自治规范。民族区域经济社会进步的历史和现实早已证明,民族地区自治规范是国内基本政治规范之一,是中共领导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规范,是中国特点社会主义规范的要紧组成部分,是国家统一与长治久安的需要,是促进民族关系和谐与中华民族一同兴盛的秘籍。因此,民族区域的社会治理不能离开民族地区自治规范,要在民族地区自治规范的框架内进行。。因此,民族区域社会治理要与民族地区自治规范的现代化相结合来拓展,即要健全民族地区自治规范。比如,针对《中国民族地区自治法》没单行条例、民族政策与时俱进的程度不够、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引发的社会问题、新时期少数民族与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利益纠纷等问题都可以通过调整民族政策和有关法律法规来解决,这也是坚持和健全民族地区自治规范的要紧方面。
注解:
①王允武、王杰.国家治理现代化背景下的民族自治地方社会治理,民族学刊,2015(1).